新闻动态
1949年毛主席出访苏联,斯大林告了一状:你手下有个人瞧不起苏联_黄逸峰_革命_周恩来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0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69

1949年12月16日,毛主席与随行人员搭乘专机启程赴苏联访问。就在这期间,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突然开口提到一个名字:“你们东北有个叫黄逸峰的人,你认识吗?”毛主席听闻此事,心中一时茫然,因为对这个人并无任何印象,于是他摇了摇头,表示自己并不认识。

斯大林见状,似乎有些遗憾地继续说道:“噢,这个黄逸峰挺了不起的,居然连我们苏联人都不放在眼里。”毛主席听到这话,沉默了片刻,并没有急于做出回应或是直接否定,而是表示回国后一定会调查清楚此事,并给斯大林一个明确的答复。

那么,黄逸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?为何斯大林会提到他并说他“瞧不起苏联”?这背后到底有何隐情?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,看看他如何成为斯大林亲自向毛主席“告状”的焦点人物。

展开剩余83%

黄逸峰,原名黄承镜,1906年7月出生在江苏东台城的一个商人家庭,父亲经营木行,家境颇为宽裕。5岁时,他便被送往私塾开始读书。黄逸峰天资聪颖,常常一学就会,12年的学业,他只用了5年便完成,仿佛有着超常的学习能力。凭借着这种天赋,他年纪轻轻便考入了南京附中,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。

在高中时期,五四运动席卷全国,黄逸峰所就读的学校自然也未能免疫。虽然他从小专注学业,但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得他第一次接触到了“革命”二字,也让他开始与一些共产党员接触,特别是与宛希俨等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。在这些人的影响下,黄逸峰的革命思想开始萌发。

不久之后,黄逸峰在宛希俨的支持下,在学校内成立了一个学生组织——合作社,并担任了社长与周刊编辑。他还创办了《合作周刊》来传播革命理念。这个合作社很快在南京的知识分子中获得了认可,成为了当时进步思想的一个重要阵地。

1925年,19岁的黄逸峰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商学院。在大学期间,他频繁前往上海大学聆听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座,受到了极大的启发。正如许多革命人物的成长轨迹一样,黄逸峰的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反而充满了波折与挑战。

1925年5月30日,上海发生了震动全国的“五卅惨案”。黄逸峰刚好在上海大学旁听马克思主义讲座,得知反动势力在上海枪杀了十多名共产党员后,激动不已,立即回到复旦,召集同学们进行反应。在学校礼堂,他发表了激昂的演讲,强调:“革命必须从我们开始,面对反动势力的暴行,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反抗。”他的演讲引起了广泛共鸣,复旦的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,支持工人阶级的抗争。

正是在这次组织游行的过程中,黄逸峰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很快成为上海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。他在党内的工作也表现出色,迅速在上海的学生和工人中树立了威信。

然而,黄逸峰并未意识到,他即将面对自己革命生涯中的第一次巨大挑战——1927年4月11日,周恩来在上海指挥工人起义时,突然收到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师长斯烈的邀请,要求面谈。由于国民党视共产党为眼中钉,这次约谈无疑充满了风险,所有人都劝周恩来不要去。但由于上海局势紧张,周恩来最终决定赴约,希望能与对方商讨解决方案,避免爆发冲突。

然而,周恩来一行到达后不久便被扣留,情况十分危急。党组织迅速做出反应,黄逸峰被指派前往解救。接到任务后,黄逸峰几乎是立刻行动,他与赵舒一起,冒着巨大风险前往第二司令部。当他们到达时,发现屋内一片狼藉,显然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斗争。

周恩来正在严厉地质问斯烈,赵舒立即介入,劝说斯烈冷静下来,不要做出冲动的决定。最终,斯烈被说服,撤回了对周恩来的敌意,并向他道歉。黄逸峰凭借冷静的判断力和果敢的行动,成功将周恩来救出,送回党组织。事后,周恩来对黄逸峰表示感谢,并特别赞扬了他为党所做的贡献。

黄逸峰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整个上海,成为了党内一个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人物。然而,革命道路从来都不平坦,黄逸峰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。1927年,他受命赴南京工作,不幸被叛徒出卖,遭到捕捕入狱,整整待了两个月,最终在宁汉合流和蒋介石下野后才获释。

出狱后的黄逸峰继续投身革命工作,帮助组织地下党,进行暴动,最终在1928年再次被捕,并遭受了国民党的严酷折磨。然而,黄逸峰始终没有放弃信念,在多次囚禁与屡次生死考验中,他依然坚定地守护着革命理想。

直到1934年,黄逸峰被迫流亡海外,期间虽然身心疲惫,但他依旧未曾忘记革命使命,四处宣传进步思想,并在泰国、新加坡等地的监狱中遭受过几次拘禁。直到1939年,他终于回到国内,并在桂林获得了几次重大的军事胜利,帮助党组织拓展了更广阔的战斗空间。

抗战胜利后,黄逸峰继续投身革命事业,直至新中国建立后,他先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,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。然而,1980年,他在讲授社会经济学时突发中风,最终在1988年去世。黄逸峰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,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使命。

黄逸峰一生风雨征程,充满了波折和传奇。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,激励着新时代的每一位中国人,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。

发布于:天津市